最终倒了! 日本产品全面兵败中国再思考
2019-7-22
曹健,新华社记者编辑近10年,香港一商业出版机构管理工作3年。对新闻有特殊的敏感,对设计有自己的色彩语言,对媒体的运作有独到的经验,曾成功参与改版运作国内多家媒体,CHEMBA中国高级工商管理硕士项目顾问。现为《IT时代周刊》总编辑。
作者:曹健
上个世纪80年代,很多中国人以买日本电器为荣,如彩电、冰箱、收录机、空调。它是质量、身份、品位的象征,日立、东芝、三洋、松下、索尼等,这些都是大多数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牌子,虽然两国之间存在很多的历史问题。但改革开放的中国,在没有更多选择的情况下,一下子接受了他们的产品。然而,好景并不长,也就是10年的功夫吧,随着欧美企业大规模涌入,日系产品在中国可以说是每况愈下。直到现在,几乎所有的产品线在中国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巨亏。
这是为什么? 全面的解答留给历史学家和管理学家。我只想谈谈日本企业给我的直观感觉。因为工作的关系,我有很多机会和跨国公司的人打交道。
总体感觉,日本企业没有欧美企业开放,心胸也没有欧美企业宽广。比如你有一个选题,想得到日本企业的帮助,你请求他们接收你的采访,或者提供数据支持,基本上不会有满意的结果(当然,你要是去报道他们的产品如何好,则除外)。他们会很客气地拒绝你,或者会告诉你需要一级一级地向上请示。几个月过去,最后你自己都没有什么兴致了。而欧美企业不同,他们会积极地配合你,会解答你的很多问题,只要你的问题有深度,尤其像IBM、HP、MOTO、NOKIA、INTEL等。
摘要
一、日系彩电全面兵败中国
2004 年 4 月至 2005 年 4 月所有彩电品牌在中国的 “ 跨年度液晶销售额调查报告 ” ,中国液晶军团以 8.22 亿元的销售额遥遥领先,所有外资品牌以 4.79 亿元的销售额远远落在后面,日本彩电销售额大约只占中国军团的 50 %;从第一名至第七名全部是中国品牌,日本彩电全部出局。
二、日系代表阿里巴巴的"洋"托儿和"丑"故事
2002 年年底 , 马云手下的一员干将跑到我公司 , 以三寸不烂之舌说动了我以 5 万元的代价在阿里巴巴网站做了一些链接和产品展示 , 再对我公司的公司网站做了链接 , 结果是一串一串的托儿来找我们 , 弄得我们惊喜万分 , 但是好景不长 , 不久就感到被马云愚弄的感觉 !
三、盲目的武士道精神 日系电器在华溃败
依托着地缘优势和文化的共融性,借助着中国开放的呐喊声势,市场嗅觉灵敏的日本电器企业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登陆中国市场。然而,被盲目的武士道精神所烘托的日系核心企业文化,却宠坏了日本电器商们。他们傲慢的姿态,不仅让虔诚的中国消费者大受伤害,也让自己蒙羞汗颜。
四、日系手机兵败中国 , 多家企业宣布关闭!
在今年五六月份,日系手机代表之一的三菱欲退出中国手机市场的消息也有传闻,虽然事后三菱再三否认,但其这两年来推出的新品寥寥,市场上也少见其身影,与退出并无大异。京瓷和三洋销售皆欠佳,日系手机在中国市场几乎 “ 全军覆没 ” 。
五、日系七个品牌相机集体出事,涉68款
一场前所未有的质量危机正袭向整个日本数码相机行业。在数码相机行业具有领军地位的索尼突然爆出其生产的数码摄照产品的核心部件 CCD 存在瑕疵,而由于索尼是目前全球最大的 CCD 供应商之一,基本所有日系品牌的数码相机都有从索尼获得的 CCD 部件,因此索尼的问题已经开始蔓延至除松下、三洋等极少数品牌外的所有日系数码相机企业。
六、神话破灭!日系显示器溃败的六大秘密
曾几何时,人们提起显示器首先想到的必定是 SONY 与三菱的珑管,但是,这种辉煌与荣耀却是短暂的,再去面对今天波澜壮阔的显示器市场(液晶显示器),恐怕会令每个日本厂商汗颜不已。无论是享有液晶之父美誉的夏普,叱咤高端市场的 EIZO ,还是家电业巨擎 SONY ,在今天液晶显示器的较量中,它们无一例外的选择了出局。
七、四大品牌逐个评 日系显示器败深层探究
日系液晶显示器在中国市场的拙劣表现已经再无须我们多言,我们在上周的一篇文章中也着重分析了构成这种混乱局面的原因:成本居高不下、代理从中作梗、丢失核心竞争力以及轻视显示器市场等等。但归根结底,日本企业已经无法从显示器身上牟取更大利润,因而无一例外的选择了沉默或者退出。
八、警惕:日本风险投资大举控制中国互联网?
国内飞速发展的互联网产业不仅对欧美巨头具有影响力,而且也吸引了日本企业的目光。日前,在线招聘服务公司前程无忧 (Nasdaq:JOBS) 宣布,把公司约 15% 股权 (845.3 万普通股 ) 出售给日本人力资源服务巨头 Recruit ,同时 Recruit 可以在未来三年内将所持股份增至 40% 。